当前位置: 凯发app下载 > 社会 > 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时代光彩
我州多措并举支持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

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时代光彩 -凯发app下载

2024-06-07 08:22:26来源:

悠扬的伽耶琴弹奏起来,欢快的农乐舞跳起来,喜庆的满族剪纸剪起来,传统的朝鲜族米糕和泡菜制作起来……这些丰富多彩、极具延边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;这些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,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。近年来,我州深入开展非遗保护、传承,挖掘、利用,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,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不断促进全州非遗保护工作得到更深层次发展。

薪火相传 让非遗“活”起来

只有摸清非遗“家底”,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。我州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普查工作,专门组织专业普查队伍深入开展非遗普查摸底工作。截至目前,全州共搜集、整理出包括传统音乐、传统舞蹈、传统美术、曲艺、民俗等10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余项,基本掌握了我州非遗资源的总量、分布情况和濒危状况,以及各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量、价值、特色及其传承发展状况。

为了让非遗项目明了有序,我州积极开展以朝鲜族非遗项目为重点的深度挖掘,并开展调查、评审、申报工作,建立健全四级非遗名录体系,实现分级保护。截至2024年3月,全州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项目1项、国家级名录项目19项、省级名录项目90项、州级名录项目185项。其中,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成为我国唯一入选的舞蹈类项目。

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承,传承的关键是“人”。我州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,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,州级代表性传承人183人。为了加强人才保护和培养,我州将传承人培养工作作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加以推进,积极组织传承人学习培训,提高传承人对非遗保护政策法规的认识理解,提高综合素质;鼓励支持传承人参与国家、省、州、县市的各种展览展演、表演比赛、研讨交流等活动,加强技艺切磋和展示,提高技艺技能;鼓励传承人以收徒、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活动,培养非遗爱好者和传承人,培养后继人才,确保民族民间艺术特技后继有人、代代相传。为了积极培养非遗保护传承后备人才,我州还开展了“非遗进校园、进社区”活动,朝鲜族象帽舞、伽倻琴艺术、朝鲜族奚琴艺术、盘索里、满族剪纸等很多非遗项目已深入中小学校园,设立了传承基地,广泛开展传习活动,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有传承、有弘扬。

久久为功 让非遗“强”起来

一直以来,我州坚持守正创新,不断完善非遗传承和保护。2015年6月,在全省唯一制定出台了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》,为我州非遗保护工作的各个层面提供了依据和保障,让非遗保护和传承有了更高的平台和起点。

同时,全州上下注重依托优势,不断加强非遗阵地建设,命名了一批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和展示点,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保护、传承和利用。目前,全州共有州级传承基地37个和展示点22个,其中省级传承基地7个、省级传习所11个。培育了汪清象帽舞之乡、珲春洞箫之乡、图们长鼓舞之乡、龙井伽倻琴之乡等一批特色文化乡镇。建立了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、安图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、汪清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、和龙朝鲜族三老人展演馆,使非遗宣传展示阵地不断加强。建设了敦化市大蒲柴河镇大蒲柴河村等非遗村镇、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等非遗街区、汪清传统粉条工坊等(关东粉王食品)非遗工坊。其中,大蒲柴河村是吉林省首批省级非遗村落,汪清县的传统粉条入选文旅部66个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之一。为了充分挖掘民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积淀,我州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,命名了10个朝鲜族民俗村和5个朝鲜族传统村落,切实提升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获得感。

为了不断丰富提升非遗文化内涵,我州还定期开展非遗理论研究。截至目前,共出版了《中国朝鲜族风俗》《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》《中国朝鲜族农乐舞》《中国朝鲜族阿里郎》《中国朝鲜族民俗舞蹈和民俗游戏》《中国民俗文化游记》《中国朝鲜族秋夕》《中国朝鲜族长鼓舞》《中国朝鲜族传统婚礼》《中国朝鲜族传统服饰》和邮册《瑰宝》等。

文旅融合,让非遗“火”起来

为了让非遗更加贴近百姓、服务大众,我州积极搭建文旅融合平台,全力打造“一市一品”节庆活动品牌,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。其中,延吉朝鲜族端午民俗文化旅游节、图们江文化旅游节、和龙金达莱文化旅游节、安图朝鲜族民俗文化节、龙井朝鲜族百种节等已成为品牌文化活动,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体验民俗文化、共享保护发展成果的全民性平台。

每年端午节、秋夕、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等节日节点期间,我州都会组织开展丰富的宣传、展示、展演活动,通过举办朝鲜族传统婚礼展示、朝鲜族花甲礼等,为广大市民、游客提供互动体验平台,让非遗文化根植于群众之中,让各族群众在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。

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,我州通过开展竞技赛事提高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美誉度,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、自信心和自豪感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大赛。图们市最大规模长鼓舞表演、汪清县“千人象帽舞”、延吉市“牙拍舞”、龙井市伽倻琴千人弹唱成功挑战了世界吉尼斯纪录,年龄跨度上至76岁老人,下至6岁儿童,全州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挑战,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朝鲜族文化传承保护的热情,增强了民族凝聚力。

我州还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非遗活动,通过外界平台更好地宣传、展示延边州非遗项目的魅力特色。从2008年开始,先后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非遗项目调演、上海世博会、“根与魂—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(香港、澳门、台湾)展演”、成都国际非遗节、济南中国非遗博览会、全国曲艺周等一系列大型非遗活动,较好地宣传和推介了延边州非遗文化。

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。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,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,更是对未来的责任。今后,我州将加快推进国家级朝鲜族(延边)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,进一步完善《朝鲜族(延边)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》,通过区域性整体保护,充分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遗资源,提升文化认同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,让非遗保护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灵魂滋养,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!

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杨颖

责任编辑:姜姗
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
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
  •  
  • 点击量排行
  • 时政
  • 经济
  • 社会
  • 国内

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: 0433-2518770   e-mail:2381244096@qq.com
地址: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:133000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22120180019

© 2007- 延边新闻网 凯发app下载的版权所有

"));

微信公众号
延边网

延边新闻网
手机端

新浪微博
延边新闻网

地址: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

邮编:133000

电话:

邮箱: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