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团结齐奋进 同心共筑中国梦 | 和龙:走好同心路 共绘同心圆 -凯发app下载
“和龙”之名,取于土语“和龙峪”,在满语中系“山谷”之意。
和龙市是多民族聚居市,有汉族、朝鲜族、满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、苗族等14个民族。近年来,和龙市坚定不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主线,立足资源禀赋,深入实施以铸魂赋能为引领、以文化浸润为根本、以兴边富民为支撑、以互嵌交融为基础、以稳边固边为保障的“五大工程”,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、往细里做,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。
感恩奋进,红心向党
对于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村民来说,2015年是特殊的一年,一辈子都无法忘记。
这一年的7月16日,村民李龙植家来了位特殊的“客人”。
按照朝鲜族习俗,这位“客人”脱了鞋,走进屋里,察看主人的生活起居情况。随后,他盘腿而坐,同乡亲们亲切地聊起家常。
这位特殊的“客人”正是习近平总书记。
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村民们说:“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,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。”
一个村庄的发展离不开凝聚力,而对于多民族聚居的乡村而言,民族团结更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。只有各民族之间紧密团结、和谐共处,才能共同推动乡村的繁荣与进步。
多年来,光东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把全村人团结起来、凝聚起来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组织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“一粒米”的生长过程,让大家在参与插秧与收割等环节中,加深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了解;发展乡村旅游业,让游客参观民宿、试穿民族服饰、学习中华民族礼仪、制作和品尝民俗食品,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;建设集红色教育、文化体验、观光度假、非遗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,通过讲解介绍、实物展示、互动体验等形式,展示光东村的历史沿革、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,引导各族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……
这种创新发展模式,促进了村民收入的快速增长,让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。2023年,光东村共接待游客59.67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017.76万元。
感恩奋进,红心向党。光东村深入挖掘、整理、展示本村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,利用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,开展美食体验与展示、传统舞蹈表演等文体活动,不断增强村民的向心力,也让游客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、淳朴的乡土民风。
增强文化认同,厚植爱国情怀
在和龙市,有8所学校被评选为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校并完成挂牌,和龙抗日英烈红军小学就是其中之一。
走进和龙抗日英烈红军小学,随处可见以“红色”为主题的宣传语,以“党的光辉历程”“中华先锋人物”“英烈谱”“教材里的红色故事”等内容为主题的红色长廊,潜移默化引导师生铭记红色历史、赓续红色血脉。在红色教育展厅,各类图文、实物默默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,让师生们“沉浸式”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,牢记家乡的红色文化,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红色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该校还创新“五个融入”工作法,将红色主题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,为培养“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担当、有本领”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铸魂奠基。
和龙抗日英烈红军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韩文波表示,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学校章程,融入党建品牌、校园文化、课堂主渠道、德育体系、课内外主阵地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引导师生了解中国历史,增强文化认同,培养文化自信,厚植爱国情怀,确保办学方向明确、育人理念笃定。
为了让更多孩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和龙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精品课复审工作,研发各类学科、班会精品课32节;和龙市教育局组织各校通过“开学第一课”、班队会、国旗下讲话等形式,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,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和龙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“精彩一课”比赛,形成人人谈团结、个个讲“铸牢”的良好氛围。
传承英烈精神,赓续红色血脉
和龙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,与井冈山、延安等革命老区同列。在这片红色土壤中,有各民族交融汇聚艰辛开拓的沧桑历程,有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勇革命的光辉岁月,有各族人民相融相依的生活场景,也有各族人民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实足迹。
走进和龙市英烈展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,每一件文物、每一张图片、每一个场景都体现着“四个共同”“四个与共”理念。透过馆藏文物和图片,人们感受到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、团结奋进的决心和意志。
78岁的退休干部金龙根告诉记者:“通过参观英烈展,更深切地感受到,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,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,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,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。”
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茂/文 陈延龙/图